| 什么是微波: 波长为300MHZ-3000MHZ频率的波称之为微波。它的频率处于超短波与红外波之间。地球外层空间的电离层对短波几乎全反射,所以短波通讯成为最好的选择。微波段有若干个可以通过电离层至达外层空间,微波因此是宇宙通讯的独特手段。现在计算机的运算次数已达10亿次,已是微波的频率,超高速集成电路互耦也是微波互耦问题。因此微波研究已进入集成电路和计算机领域。
 
													
													什么是多谱勒效应:当汽车向你开来,声音音调变高,也就是频率变高;当汽车离你而去时,声音音调变低,也就是频率变低。这种现象由奥地利科学家多谱勒(CHristian.Doppler)在1942年发现并提出,所以称多谱勒效应。
 在光学中的表现为光源向你靠近时,频率变高,光色向蓝偏移,称蓝移,光源离你而去时,频率变低,光色向红色偏移,在光谱中称红移。旋转光源具有速度和加速度,因而有多谱勒效应
 
													什么是微波传感器:又称多谱勒雷达,是一种多普勒收发模块。它是通过发射连续微波并接受反射波从而探测移动目标的组件。它的特点是:低功耗 
													,连续/脉冲波操作模式,对各种可以反射微波的物体都很敏感,而且不受温度的影响。
 
													微波传感器的种类:平面微带介质谐振传感器(planar 
													Microstrip):它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模块,多谱勒信号调理电路,决策控制部分。
 波导谐振型(waveguide),谐振体是金属空腔,腔体尺寸与微波波长相关。
 同轴谐振型(coaxial),谐振体也是金属空腔。
 
													MC平面微带介质谐振传感器MC平面微带介质谐振传感器由传感器模块,多谱勒信号调理电路和决策控制三部分组成。
 
														
															|  |  
															| MC平面微带介质谐振传感器结构图 |  
 
														
															|  |  
															| MC平面微带介质谐振传感器波形图 |  
 
														
															|  |  
															| MC平面微带介质谐振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  
 
														
															|  |  
															| MC平面微带介质谐振传感器波原理构成图 |  
													MC波导谐振型传感器MC波导谐振型传感器的原理构成与平面微带传感器相同,但传感器,信号调理,决策控制等部件的技术设计有较大区别。通常采用一体化结构,包含震荡器,发射天线,接受天线,混频器等四部分组成。
 
														
															|  |  
															| MC波导谐振型传感器结构图 |  
													微波传感器的可使用频率X-波段 :
 
														
															| 
																频率 | 
																国家 | 
																管理条例 |  
															| 9.35 GHz | 德国 | EN 300 440 |  
															| 9.9 GHz | 法国,意大利 | EN 300 440 |  
															| 10.525 GHz | 比利时,荷兰 | EN 300 440 |  
															| 10.525 GHz | 美国,其它 | FCC Part 15.245 |  
															| 10.587 GHz | 英国 | EN 300 440 |  
															| 10.687 GHz | 英国 | EN 300 440 |  K-波段 : 
													  
														
															| 
																频率 | 
																国家 | 
																管理条例 |  
															| 24.2 GHz | 英国 | MPT1394 |  
															| 24.125 GHz | 其它 | EN 300 440/FCC Part 
															15.245 |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随着微波半导体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微波技术的物理实现变得简单而且经济,因此被广泛用于工业,交通及民用装置中,如车辆测速,液位测定,自动们,自动灯,自动涮洗,防盗报警,生产线物料探测,倒车雷达等。
 
													多普勒原理 
 
 多普勒原理the Doppler Principle
 
 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的雷达。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
 
 脉冲多普勒雷达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制成的雷达。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C·多普勒发现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会使观测到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同时用频率过滤方法检测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滤除干扰杂波的谱线,可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辨出目标信号。所以脉冲多普勒雷达比普通雷达的抗杂波干扰能力强,能探测出隐蔽在背景中的活动目标。
 
 脉冲多普勒雷达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脉冲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预警飞机,已成为对付低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有效军事装备。此外,这种雷达还用于气象观测,对气象回波进行多普勒速度分辨,可获得不同高度大气层中各种空气湍流运动的分布情况。
 
 机载火控系统用的主要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如美国战机装备的 
													A P 
													G-68雷达,代表了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先进水平。它有18种工作方式,可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边搜索边跟踪,抗干扰性能好,当飞机在低空飞行时,还可引导飞机跟踪地形起伏,以避免与地面相撞。这种雷达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伺服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机、雷达数据处理机和数据总线等组成。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相干体制,有着极高的载频稳定度和频谱纯度以及极低的天线旁瓣,并采取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脉冲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较高以及多种的重复频率和多种发射信号形式,以在数据处理机中利用代数方法,并可应用滤波理论在数据处理机中对目标坐标数据作进一步滤波或预测。
 
 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列特点:①采用可编程序信号处理机,以增大雷达信号的处理容量、速度和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复用性,从而使雷达能在跟踪的同时进行搜索并能改变或增加雷达的工作状态,使雷达具有对付各种干扰的能力和超视距的识别目标的能力;②采用可编程序栅控行波管,使雷达能工作在不同脉冲重复频率,具有自适应波形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战术状态选用低、中或高三种脉冲重复频率的波形,并可获得各种工作状态的最佳性能;③采用多普勒波束锐化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在空对地应用中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图测绘和高分辨率的局部放大测绘,在空对空敌情判断状态可分辨出密集编队的群目标。
 
 
 |